长七系列火箭研制团队:拳拳航天情 一心箭翱翔

发布时间 : 2021-12-23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12月23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A(简称“长七A火箭”)遥三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七号(简称“长七”)系列运载火箭今年的收官之战。一年四发箭,对于长七系列火箭研制团队而言,有压力、有挑战,但更是激励、是锤炼。拳拳航天情,一心箭翱翔。研制团队坚定航天报国初心、勇担航天强国使命,不断从挫折中奋起,在挑战中前行,深刻诠释了航天人的勇攀高峰,也终于一次次摘得用拼搏编制的成功桂冠。


含泪奔跑 一扫首飞失利阴霾


    “此次任务是型号队伍的翻身之战,从首飞到复飞,我们经历了300多个日夜的负重前行,终于来到决战决胜的战场,向着成功发起冲锋。”2月1日,在长七A遥二火箭进场动员会上,火箭院领导的讲话激发了队员们誓夺翻身之战胜利的斗志。
    只有经历过失败,对成功的渴望才会如此迫切。
    去年,长七A遥一火箭发射失利,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很多人至今仍觉得揪心。“脑子一片空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觉得我半年的生命都没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失利,大家虽然心里很难过,但那只是短暂的情绪,所有人很快就投入到故障分析工作中,大家都急切地想要找出“真凶”。
    前方试验队员连夜检查各系统产品的工作状态、一遍又一遍地看视频、判读数据;后方保障团队也是通宵达旦作分析,火箭院总体设计部2室、9室和11室还组织了专门的团队,采用3个不同的软件进行“背靠背”仿真计算,仅在两天内,就对故障有了初步结论。
    仿真分析定位了故障,但仅有理论分析还不够,要通过试验加以验证。当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试验变得异常艰难,研制团队很难找到能够承接试验的高校和工厂。此外,试验系统怎么搭?试验方法如何制定?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一个个难题不断涌现。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邵业涛和动力总体设计师王铁岩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做试验,一边分析数据,同时不断调整试验方案,最终用10天时间完成了通常要1个月才能做完的缩比试验,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很好的验证,为尽快归零提供了保障。
    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尤须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在那段不分昼夜的归零日子里,团队的每个人都在超常付出。“集中隔离”期间,大家每天搭乘班车,往返于长征宾馆与仿真楼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休息,一直干。
    “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我都好几个月没见到你了。”“妈妈,你都到北京了,怎么还不回家啊?我想你。”……夜晚,宾馆走廊里,从电话那头传来的一句句稚嫩的声音,听着让人心疼。不是不想家,也不是不觉得苦和累,只是锚定目标的坚守、重任在肩的担当,让每个人都甘愿付出。
    去年4月份,在完成故障定位后,两总提出:“要组织长七A遥二火箭复飞,在2020年年底完成产品准备,让火箭具备出厂条件。”不到1年的时间,在执行原有空间站任务基础上,又加一发火箭的产品,对研制团队来说,难度很大。但没有人提出有困难,各个系统都努力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听到复飞的消息,我们都挺高兴的。首飞没成,很遗憾,对成功的渴望也更迫切,任务虽艰难,但我们会想办法解决。”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孙海峰说道。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在各单位团结协作、大力协同下,2020年12月30日,长七A遥二火箭顺利通过出厂评审。
    在长七A遥二火箭研制中,团队不光准备了一发箭的产品,还进行了28项地面试验和74项技术状态更改,还通过开展200多项的“三再”工作,找到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总体设计部3室强度组副组长吴浩,在“三再”工作中,完成了长七A火箭二级发动机机架和二级煤油箱联合强度分析与静力验证,为长七A遥二火箭的复飞提供了保障,也为长七系列火箭的可靠性提升作出了贡献。
一样的春天,不一样的曲线。3月12日,长七A遥二火箭成功复飞,大屏幕上火箭飞行的完美曲线,是对研制团队300多个日夜含泪奔跑、负重前行最好的回报,大家众志成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顶住压力  两送“天舟”会“天和”


    今年,长七火箭执行了两次空间站任务,成功发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两次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代表国家形象,牵动亿万人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圆满完成这两次任务,再一次展现了航天人严肃认真、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不惧艰辛的优秀品质,更展现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
    航天事业是一条荆棘满地的未知之路,前进道路上,少不了“拦路虎”“绊脚石”。在长七遥三火箭发射中,研制团队就遇到了挑战。
“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5月19日,距离长七遥三火箭发射不到3小时,指控大厅中的一条数据让忙碌的试验队员们顿时紧张了起来。大家意识到:“出问题了!”
    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当发现参数异常时,来不及多想,快速调整状态,沉着应战。为此,试验队员开始了连续80多个小时的排故。
    作为增压输送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吴姮一直在发射区工作,当发现问题后,她沉着、冷静,一方面通过三维模型现场指挥总装人员查哪些关键点、怎么查;同时处理其它产品如何适应推迟发射等工作,连续80多个小时没合眼。
    “当时脑袋像针扎一样疼,但是在那种情境下,没有想过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就想着怎样才能把问题找到。”当故障定位后,吴姮依旧不敢放松。箭上更换产品需要注意什么?补充测试要怎么做?……面对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吴姮做了充足准备,仅记录测试流程和注意事项的纸,就写了5页,一遍又一遍地看。担心休息不好影响后续的测试工作,吴姮在塔架下铺了一张纸,想要躺一会儿,可是一闭上眼,测试流程就在脑袋里不断演练着……
    “9天瘦了9斤。”任务成功后,吴姮在朋友圈写道。大家在心疼她的同时,窥见的则是中国航天的精神密码。
    每个全力以赴的身影都是团队奋斗的缩影。在前期排故中,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总装人员多次进舱查找漏点。当时,火箭箭体已经完成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状态,试验队员进舱排故必须要带呼吸面罩。舱内低温、憋闷,一名试验队员刚出舱便吐了一地。即便如此,连续48小时作业,没有一人退缩。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23车间员工宋征打破传统的产品安装方式,与团队成员制定详细的分解再装方案,5进5出,连续作战18个小时,完成了全部产品更换工作。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余小军在拆除产品外的绝热层时,由于特制工具无法运抵现场,他只能拿着水果刀一点一点地挖,手上密密麻麻留下了许多划痕……
    火箭经历两次推迟发射,面对从未有过的情形,各系统从自己的产品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分析等工作,确保产品在高温、高湿、高盐的复杂环境下保持正常状态。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控制系统人员每天在前端检测系统各母线情况,开展系统测试,判读海量数据等,让产品和设备以最好的状态进入下一次加注发射;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设所共梳理出1031项产品状态全面分析检查确认项目,同时配合动力系统进行气瓶充放气、贮箱增压泄压等工作;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对产品进行专门复查、确认……研制团队用整整9天艰苦卓绝的工作换来了长七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
    长七遥三火箭发射后,研制团队总结经验,在长七遥四火箭任务中采取了一系列质量加严措施,如加严对产品密封性的检查、关键操作类数据由设计人员再次确认等。一系列措施为长七遥四火箭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力以赴 三地作战应对高密度


    长七A遥三火箭是长七系列火箭今年的第4次任务,标志着型号正式迈入了高强密度发射阶段。
    “长七火箭2016年首飞,之前保持着一年一发箭的节奏,今年则是一年四发箭,由于飞行子样还比较少,我们需要一边理顺技术状态,一边适应高密度,难度还是挺大的。”孙海峰说道。
    据了解,长七系列火箭低温模块多,管路阀门的配套数量相对较大,给产品的齐套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同时,长七系列火箭今年执行的4次任务,每次任务都有新特点。以长七A遥三火箭为例,这次任务首次采用一箭双星的形式发射,对于火箭总体设计、时序设计、分离设计以及整流罩改进等方面的适应性是一次全面的考验。
    长七型号办调度任京涛介绍,在长七A遥三火箭整流罩改进方面,研制团队完成了6项结构试验,这些试验的顺利、高效完成得益于前期的精细策划。在生产飞行产品之前,需要生产出一套试验产品进行地面验证。因为生产周期紧张,同时考虑降低成本,研制团队只生产了一套试验产品,用于做6项结构试验,这就意味着一个产品可能要参加3至4项试验。针对如何合理安排试验顺序,保证产品在使用中“不撞车”,提高试验效率,研制团队提前做了详细的专题策划,分析每项试验的工况,将每个步骤进行解剖,保证产品的无缝衔接,最终将试验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一半。
    除了对每项工作进行精细策划,为了适应高密度发射,研制团队从去年开始就对今年的任务进行全面、详细地策划,甚至把每发任务精细到每个阀门什么时候完成生产。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通过两总联席会,从核心层面及时掌握进度及问题,有节奏地推进工作;通过月调度会,对型号整个质量、进度工作进行检查、推进;对于短线产品,则通过专题调度会、周调度会甚至日调度会,及时推进工作。
适应高密度发射需要流程的优化、措施的制定做支撑,但归根结底,更离不开人的奋斗。一年来,研制团队在北京、天津、海南三地奋战,很多人不是在海南执行发射任务,就是在天津做试验。每个人都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与时间赛跑。
    “喜得一毛小子,和医生一路狂奔到手术室的经历,被医生吐槽是她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前不久,箭体结构副主任设计师姚瑞娟在朋友圈记录了自己的生产经历。原来,常规产检时,胎儿的胎心监测一直不合格,医生要求她住院观察,但想到第二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姚瑞娟想参加完会议再住院。最后在医生和家人的坚持下,她同意住院了,但即便当医生告诉她需要手术尽快生产时,她还一直通过手机沟通工作,就在进手术室的前5分钟,还在打电话……
    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卢松涛,被大家称为型号队伍的“劳模”,工作任劳任怨,全年节假日很少休息。他负责的结构系统,现场安装工作较多,安装要求也高,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一到发射场,他经常工作到凌晨。
天津火箭公司总装团队里,90后年轻人占9成以上,每到节假日,正是大家出去“嗨”的好时候,可是为了保进度,他们经常放弃休假,加班加点。车间调度尚晓菁介绍,今年十一假期就赶上长七A遥三火箭总装,为了保证“总装后墙不倒”,大家从假期第一天就开始加班,晚上干到10点左右,也没有任何怨言,就是干……
    长七火箭总指挥孟刚说:“一年四发箭,每发箭都有各自的特点,对型号队伍来说是个极大考验。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离不开前后方的大团结、大协作,也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辛苦付出,大家坚定必胜的信念,秉承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不屈不挠、无私奉献,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真的是拼尽全力。”
    奋斗是中国航天人的底色,是创造航天奇迹的密码,是通往浩瀚星空的天梯。长七系列火箭研制团队把每一次成功作为下一次任务的起点,蓄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砥砺“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品格,以行动力坚定自信心,用确定性战胜不确定,在成功的道路上将越走越好。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