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火箭首飞圆满成功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 : 2016-06-25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长征七号火箭点火升空

    6月25日20时00分07秒,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搭载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长征七号火箭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是为了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以及未来载人火箭更新换代需求而研制的。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全数字火箭

                                                            △ 长征七号火箭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第一型“数字火箭”,采用全数字化手段研制。在设计阶段,火箭图纸从纸质“连环画”变成了“3D电影”;在火箭制造中,实现了“一键式”加工,大幅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在试验、装配阶段,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确保火箭试验、装配“一次成”。
  长征七号火箭代表了我国近60年运载火箭研制领域的最高水平,其首飞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数字化设计能力上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绿色环保

                   

                                              △ 长征七号火箭

    长征七号火箭使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无毒、无污染,清洁环保。而且,相比使用常规推进剂的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比冲提高20%,推力提高60%,其推进剂平均成本仅为常规推进剂的十分之一。 

 

                                            运载能力实现新跨越

                      

                                                △ 长征七号火箭
  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使我国中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8.6吨提升至13.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从外形上看,长征七号火箭和我国现役火箭体型差别不大,但为了储存更多的燃料,提供更强的动力,它的助推器加长到约27米,接近现役火箭助推器长度的2倍。

 

高安全、高可靠

  长征七号火箭是按照载人火箭设计的,控制系统和增压系统实现了冗余,设计可靠性达0.98,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火箭控制系统创新采用了143项智能控制软件,是现役火箭软件使用量的3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控制精确度。
  长征七号火箭成熟后将成为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发射适应性强

  为应对海南风大、潮湿的气候环境,长征七号火箭做了周密的防风、防水措施,能够抵抗八级大风,还可中雨发射。
  长征七号火箭沿用了过去长征火箭家族3.35米直径的设计,既可以通过海运满足海南发射场发射要求,也可以通过陆路运输运往内陆发射场进行发射,发射适应性更强。

 
采用新三垂测发模式

                       

                                            △ 长征七号火箭转场途中
  火箭在发射场进行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场,被称为“三垂模式”。
  现役火箭中采用的“三垂模式”,其箭地连接工作在技术区和发射区要进行两次,而长征七号火箭采用的是“新三垂测发模式”,仅一次对接就可以完成工作,转至发射区以后出现故障的概率更低,同时也缩短了发射区的工作时间。

  

未来的“主力”火箭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通过改型或与上面级组合,可覆盖大多数主流卫星所需的运载能力,适应面更宽,是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火箭。
  首飞任务之后,长征七号火箭将承担我国首个空间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发射任务,为我国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搭建起“天地运输走廊”。未来,长征七号火箭还将承担中国航天多种类型的发射任务。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