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发射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简称“长七”火箭)是我国首个采用全数字化手段,利用全三维协同、全三维设计、全三维总装数字仿真试验以及数字化发射服务完成全流程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
“长七”火箭数字化技术与实施团队主任设计师聂蓉梅说:“‘长七’火箭采用了全新的‘3+1+1’数字化研制模式,它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数字化设计能力上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全三维协同、全三维设计制造、全三维总装
聂蓉梅说:“‘长七’火箭是全系统协同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它打通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三维流程,打通了在1个产品模型上IPT协同工作的管理流程,实现了基于三维的产品并行设计、仿真和制造,是火箭院首个实现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模装、生产的型号。”
“长七”火箭箭体结构采用了全新的三维模型下厂制造模式,建立了全箭22个部段的数字样机模型,用三维模型替代了传统的二维图纸作为生产依据,实现了部段结构的三维下厂生产制造。在此基础上,产品零件组件及工装的工艺规范、工艺基础全部采用三维模型编制,依据三维模型进行生产、加工,并在计算机上实现模拟测量,最终实现产品零件及工装零件的尺寸数字检测。
在总装阶段,“长七”火箭也采用了全三维模型,编制了防差错三维样板,29项易插错和19项易接错的接插件,并对管路活门进行了梳理,形成了144张总装三维样板,明确了首飞多媒体记录目标,规范了总装现场操作。
数字化仿真
在研制过程中提前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是“长七”火箭首飞成功的保障。在“长七”火箭研制过程中,数字化技术攻关与实施团队建立了复杂试验环境下基于数字样机的数字化仿真试验验证平台,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成功完成了“长七”火箭模态试验进塔仿真、动力试车仿真、数字合练、数字虚拟飞行等百余项仿真试验,提前发现了试验中的问题,有力地保障了首飞成功。
数字化发射服务
聂蓉梅介绍,在本次“长七”火箭首飞任务中,通过为首飞提供数字化的发射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工作质量精细化管控水平。
除流程管理系统、飞行可视化系统外,C-PAD也广泛应用于基地的各种会议,在做到无纸化办公的同时,规避了会议资料的失泄密风险。
|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