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东洋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七”火箭)助推液氧贮箱的主管设计、箭体结构副主任设计师,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长七”火箭的研制。工作6年里,他与“长七”火箭一起成长,从初样到合练,并亲自护送其首飞升空,累并快乐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是我和‘长七’火箭的缘分,如果重来,我还愿再做它的设计师。”
对工作,打破砂锅问到底
鄢东洋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所属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3室工作。当时正赶上“长七”火箭开始初样阶段的研制,因主管助推液氧贮箱的设计人员工作调动,鄢东洋这名新人,因表现出色,被委以设计主管的重任。
鄢东洋说:“作为一名航天新人,初来乍到就能参与‘长七’火箭的研制,很幸运,但因没经验,压力也很大。”
可紧迫的研制任务已不允许他有太多的犹豫,“长七”火箭初样方案论证后,就马上转入了初样出图阶段,而且是全三维出图。这样的出图方式,对他和大家来讲完全是陌生的,只能靠自己独立探索和完成。还未完全适应眼前工作的他,肩上的压力再次剧增。
鄢东洋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下定决心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尽快适应。同事胡正根说:“那时可以这样来形容他:‘一个爱问问题的人’和‘一个不回家的人’。”
鄢东洋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抓住身边的同事就请教,不问清楚不罢休,打破砂锅问到底,下班时间也已自动调整为每天晚上的12点以后。
付出就有回报。经过近7个月兢兢业业的努力,助推液氧箱成为“长七”火箭中第一个实现全三维下厂生产的结构部段,之后助推液氧贮箱也一直走在全型号研制的最前列。
对火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鄢东洋主管设计的图纸下厂了,当他正满心期待产品的时候,直肠炎发作了,不得不住院手术。
然而,“长七”火箭贮箱生产进度急,如生产现场出现问题,留给设计人员的处理时间可谓是“屈指可数”。
病情紧急,家人为鄢东洋找了一家专科医院,但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他执意选择离单位最近的医院。
在住院期间,鄢东洋时刻关注“长七”火箭的进度,用他的话说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的电话依然保持24小时开机,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同病房的病友戏谑他说:“生个病都不消停,这世界少了你就不转了吗?”
鄢东洋说:“我是技术负责人,即使不在现场,但我最熟悉情况,电话沟通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处理问题。”
术后第三天,伤口还在剧烈疼痛,鄢东洋就趁输液的间隙从医院“挪”到办公室。虽然他知道由于身体还未恢复,去办公室也干不了什么,“每天能回去看一眼,我心里就踏实。”鄢东洋说。
对家人,不敢给承诺
“长七”火箭的研制一直都在赶进度,研制人员也在和时间赛跑,加班都是家常便饭的事。鄢东洋说:“我也不能‘免俗’,工作起来时常忘了家里的事。”
鄢东洋有一个1岁多的女儿,可在她嘴里,爸爸有一个外号叫:“爸爸没抱抱”。这源自于一天早上,在鄢东洋上班出门时,开门的声音惊醒了睡梦中的女儿,她一咕噜爬起来喊:“爸爸抱抱,爸爸抱抱……”可此时已身在门外的鄢东洋因赶时间,说:“爸爸现在要去上班,晚上回来再抱抱。”
没想到,那天因总装现场出了点故障,鄢东洋急赴天津参与排故,回到家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从那以后,他就成了女儿嘴里的“爸爸没抱抱”。
“我现在特别害怕给孩子和家人承诺,哪怕是最小最小的承诺。” 鄢东洋说,“但是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够毫无牵挂地一心扑在工作上,我想和家人说,‘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
|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