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谁?

发布时间 : 2015-08-01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说到前苏联著名励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坚强、勇敢的保尔感动了无数读者,激励了几代人。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老军工”。战争年代,他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制造武器弹药,他多次负重伤,留下大大小小的伤疤100余处。他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以顽强毅力坚持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就是吴运铎,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航天发射技术的奠基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1917年,吴运铎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少年时,他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后经人介绍,进矿当学徒,成了电机师傅。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里开始了他的军工生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加上缺乏经验,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作战前线。一次,在修复前方急需的炮弹时,雷管发生爆炸,吴运铎左手被炸掉4个指头,左腿膝盖被炸开,左眼水晶体被炸破,几近失明。

    负伤期间,他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便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结果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

    但吴运铎知道前方急需弹药,等不及伤口痊愈就回到兵工厂。他带领工人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在异常艰险的条件下,为前方部队制造枪炮弹药。每当日伪军进攻根据地时,他就带领大家抬着机器打游击,只要有空就坚持生产,每次都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曾任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今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前身)主任、所长,受命组建了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室和专业实验室,开展了我国最早的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工作,为航天发射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还主持多项兵器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从此,“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名字传遍祖国大地。

     1953年,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写下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成了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

     1991年5月,吴运铎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2009年9月10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这位中国的“保尔”把一切都献给了党,他那赤诚的革命精神曾激励鼓舞了几代人。如今,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无数的科研人员,无数的技术工人,正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青春、智慧和汗水,让“保尔”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