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中国航天

发布时间 : 2016-06-14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生前极其重视和关心航天事业的发展。从发表的一幅邓小平同志在家中生活的照片中,发现墙上正中央挂着一幅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载着卫星拔地腾空的壮观图片,无不代表着小平同志对中国航天事业无尽的关怀和寄予的期望,也让人难以忘怀他关于中国航天发展的论述和思想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及深远影响。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就参与在中国发展火箭技术的决策。60年代初,当时我国的火箭技术完成仿制走上独立研制道路,但是受到“大跃进”影响,国防科研部门也兴起“上山下乡”热,广大科技人员面临“下放”,火箭科研工作面临“下马”。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及时指示:国防部五院的同志就不要“上山下乡”了,要集中力量,确保导弹上天。因此在国家困难时期,航天事业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获得大转变、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壮大了科技队伍,加快了研制步伐。
  60年代中期,他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国防部五院首届党员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给航天战线的干部职工以极大鼓舞。还为航天三线基地的勘查选址操劳,研究布局定点,确定建设规模,从而使我国航天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新格局。
  1965年,七机部刚组建不久,邓小平同志就亲临北京火箭、导弹研制基地视察,亲切地向航天专家询问火箭发动机试验的有关问题,向工人师傅了解导弹装配生产的情况。
  7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复出工作后,积极支持七机部进行整顿,指示限期消除派性,迅速扭转由于“文革”破坏造成的瘫痪局面。我国的航天事业因而减少了损失,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卫星上天”的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对发展航天高科技作了一系列指示,更加关心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主持批准航天部门加紧研制向太平洋全程发射远程火箭、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运载火箭和通信卫星工程三项重点任务。1980年5月18日,他在北京指挥中心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试验成功的实况,6月10日又十分高兴地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祝捷大会。

△1980年5月18日,我国从西北向太平洋发射的远程火箭,准确地落在预定海域,整个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邓小平、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指挥中心,通过现代化的通信、计算、显示设备,观看了这次发射试验的情况,并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液体火箭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1989年建国40周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审看了我国战略、战术导弹发展的录像片后,显得非常高兴,对我国导弹事业取得的壮国威、振民心的巨大成就称赞不已。
  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87岁高龄时还到上海航天局149厂的运载火箭总装车间视察,观看了大型运载火箭和应用卫星产品,并亲切接见了科技人员和工人代表。当他听到介绍长征四号运载火箭连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时候,异常兴奋地说:这是万无一失,能办到了,了不起。

△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上海航天局。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对包括航天科学家在内的四位中科院院士上书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作出“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宜拖延”批示,据此国家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纲要》(即“863”计划),促成了把载人航天技术提上日程,最终于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遨游,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邓小平同志虽然未能亲眼看到这一举世瞩目的壮举,但他却为中国载人航天开创了胜利之路。
  “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实现重大跨越,极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了我国的大国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正如邓小平1988年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9页)

    

    

(来源:中国航天报)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